干旱地区提高土壤水分含量的5个技巧
干旱地区提高土壤水分含量的5个技巧
土壤水分条件的优劣是植物生产力的重要标志,而土壤水分状况又是自然降水、大气干旱、植物利用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干旱地区提高植物生产力需要从植物本身和土壤水分条件两个方面入手,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推荐使用土壤水分监测系统,及时快速准确的监控土壤水分含量及变化。
1 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
目前在黄土高原等干旱地区形成/土壤干层的林草种,均不是当地自然植被的的建群种和优势种。这些物种虽然具有抗旱性强、速生的特点,但前期耗水量大,造成土壤水分严重亏缺。因此必须选择适宜的地方物种,本地物种经过长期的进化而与本地水分条件相适应,水分的供需基本平衡,同时还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
2 强化降水的入渗与保持
充分利用黄土高原土壤持水能力强的特点,采取各种措施,减轻水分流失,增加降水的入渗转化量,尽可能的补偿土壤水分,改善植物生长的水分条件。同时减少地面的无效蒸发,相对增加植物的蒸腾耗水量,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植物的生产力。
3 根据土壤水资源确定适宜的生物量
若生物量过高,则生物间的竞争会加剧,其生长会不良,而且植物大量消耗水分,破坏了土壤的水分平衡,造成土壤的干燥化,但如果覆盖度较低,一是雨滴溅蚀和水土流失严重,难以发挥生态效益,二是水分的利用率低。因此应使林草正常生长需水量和水分供应量的相互协调,植被才能得到持续发展。
4 构建复合结构,充分利用土壤中的水分
黄土高原的土壤水分一方面含水量低,而另一方面水分的利用效率不高。据韩仕峰等(1990)研究各植被用地后,在土壤中仍有较多的土壤水分,如表所示这对于植物而言并没有发挥出土壤水分利用的最大潜势,同时也是一种浪费〔2〕。因此可根据不同植物用水的深度和强度的不同,以及根系的分布特点,进行合理搭配或轮作充分利用土壤各层水分,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同时还应强化林地管理措施,加强抚育管理,例如及时的平茬复壮和皆伐萌芽更新技术,不仅明显提高林木产量,还可增加薪材,同时又能改善坡面水肥条件,促进林木更新。
5 利用坡面径流,发展径流林业
对天然降水进行时空调控,通过集水区的汇集,使其以径流的形式叠加,在造林区集存保蓄,从而充分利用有限的降水资源,实现植被可持续发展的旱区造林模式。集水造林作为人工造林的一项新技术,在时间和空间上把有限的降水资源进行再分配,使林木生长土壤水分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促进林木生长。甘肃省应用此项技术取得了较好效果,但此项技术在我国大范围应用仍处于实践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