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土壤墒情监测站、土壤墒情监测设备

公司主营产品:

对干旱地区土壤水分合理利用的几个建议

来源: http://www.soil17.net/  更新时间:2013-10-18 16:58:23  阅读

  对干旱地区土壤水分合理利用的几个建议

  旱地土壤水分管理和利用是发展我国旱地农业的前提,充分蓄水、合理用水、千方百计地保水是旱区水分管理的核心。我国劳动人民有着极其丰富的抗旱经验,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适合我国旱区特点的栽培、耕作体系,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我国旱区,人均耕地较多,耕作管理粗放,广种薄收等矛盾仍需有完整配套的科学技术指导,仍需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经验,把我国旱区的生产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发展我国旱区农业,土壤水分管理利用研究应着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干旱农科学技术的发展

  首先选择适合本地区的旱农制度,充分利用降水、减少逢流、增进土壤肥力、提高土地生产力。目前各国旱农制度明显趋向农牧结合、粮草轮作。但也采用休闲制,第二,进行以田间保水为主要技术措施的土壤耕作,由多耕到少耕、免耕,由表层松土覆盖到残笙覆盖,由机械耕作除草到化学除草,使保水效果不断增加;第三,培肥土壤,以肥调水,旱区施肥应有机无机并重,与当地的水肥条件相适应,合理施肥;第四,选育与旱区相适应的抗旱作物及品种,减少耗水系数,提高产量等。发展旱农科学技术,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找出适合我国旱区特点的科学技术体系。

  2 重新认识轮作

  发展我国旱区的轮作,不但只注重粮一一粮轮作,还要注意粮一一草、林、农轮(间)作,建立农田保护系统,发展畜牧业及多种经营,充分利用降水、用地养地结合。

  3 工程技术措施和生物技术措施的配套发展

  采用工程技术措施进行集水种植、如蓄水池、天然集水区、田内集水等方法蓄集降水和迁流水,增加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发展农业生产,用选育适合旱区降水规律和土壤肥力的优良品种,建立最佳的栽培方式、方法和管理程度的生物技术措施,提高旱区土壤水分的利用率。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土壤水分方面的应用进展很快,我国旱地土壤水分的计算机模拟、求解,并应用到具体的生产实践中去,需待进一步发展。

  综上,我国旱地土壤水分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成绩,涉及的面甚广。但今后的工作应加强半干旱、干旱地区农田水分管理的调控,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使之增产更多的粮食。加强国际间交流合作,逐步建立适合我国特点的旱农生产体系。

本站推荐仪器:土壤墒情监测系统 土壤墒情监测站 土壤墒情监测仪
©2021 http://www.soil17.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