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各地区土壤水分检测结果分析
陕西各地区土壤水分检测结果分析
1、靖边绵沙土明显缺水重旱区。该区年降水蒸发差达一600mm左右,生长季0一50om土层含水量在60一80mm之间,是仅次于定边的重旱区,作物生长季土壤湿度波动小,属持续干旱型,生产方向同I区。__l、绥德、米脂黄绵土明显缺水初夏旱区。该区年降水蒸发差达一500一一60Omm,作物生长季。一50cm土层含水量5.一somm,波动大,极差达41mm,初夏旱较明显,对小麦春糜谷需水临期威胁较大。应注意搞好夏秋雨季的蓄水保墒工作。注意发展耐旱大裸的经济作物。
2、榆林、神木风沙土明显缺水春旱区。该区年降水蒸发·差在一500一一600mm之问,作物生长季。一50cm土层含水量在60一110mm之间,土壤水分明显不足且波动大,稳定性差,极差达58.lmm,春旱严重,土壤增墒期主要在夏季的6一7月份,应注意调整作物结构和比例,减轻春旱威胁,以充分利用夏季土壤水分及气候资源。
3、延安、铜川黄塔土缺水初夏旱区。该区年降水蒸发差为一400mm左右,生长季。一50om土层含水量在80一160mm之间,且波动大,稳定性差。南部铜川地区更甚,多初夏旱,对小麦和大秋作物均有不利影响,但伏旱轻于初夏旱,对大秋作物威胁较轻,应注意调整大秋作物比例,发展林果生产,以充分利用气候资源。
4、洛川原粘黑庐土比较缺水初夏干旱区。该区年降水蒸发差一300mm左右,作物生长季O一50cm土层含水量在50一14Omm之间,极差达84.6mm,土壤含水量波动大,极不稳定,初夏干旱十分严重,对小麦孕穗灌浆极为不利。土壤主要增墒阶段在8一9月份,应注意调整夏秋作物比例,扩大秋作种植面积和加强林果生产。搞好雨季蓄水保墒,力争秋雨春用。
5、渭北西部粘黑沪土,黄、白塔土比较缺水初夏轻旱区。该区年降水蒸发差为一30Omm左右,作物生长季。一50om土层含水量在90一170mm之间,极差达73.6mm,土壤含水量波动大,很不稳定,初夏旱对小麦孕穗灌浆有一定威胁,土壤增墒阶段主要发生在9月前后,该区小麦和油菜面积较大,发挥土壤水库的调节作用,蓄水保墒,秋雨春用是小麦稳产高产的关键措施。
6、关中及商洛地区中壤、棕壤供水较好春旱、伏旱区。该区年降水蒸发差在一20.一一40omm之间,波动较大,稳定性较差,有春旱和伏旱发生。土壤增墒阶段主要发生在秋淋的9一10月份。该区多数县为关中的粮棉基地,灌溉条件较好,从土壤水分变化所反映出来的春旱、伏早现象看,目前的灌溉制度还存在有一定的不合理性。应进一步加强土壤水分的监测服务工作,调整灌溉制度,充分利用气候资源。
7、汉中、安康黄泥巴土供水较好冬、春旱区。该区年降水蒸发差在一100一一200mm之间,多数农业区水分收支基本平衡或略有盈余,是全省土壤水分条件最好的地区,作物主要生长季。一50cm土层含水量在130一18Omm之间,本区多数县为水田,不存在土壤水分供需矛盾,只在高坡、丘陵地区有轻度冬、春旱发生,仅对小麦、玉米、经济果林有一定影响。值得一提的是该区的秦岭山区,没有土壤湿度资料,且多为非农业的林区,故未作专题评述。